• <table id="o6mmo"></table>
  • “道不盡人間天堂小康風采”系列日記之十:新時代文明實踐讓小康更“全面”

    2020年06月29日 22:34:08
    來源: 求是網 作者: 求是記者 閆玉清 趙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今年即將實現的宏偉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strong>既要有“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還要有“知禮節知榮辱”的社會風氣,這是人民群眾向往的小康生活,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鄭重承諾。

      今年還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笆濉币巹澗V要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僅是“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將有“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的:“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strong>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本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圖為南豐鎮建農村村容村貌(張家港市委宣傳部供圖)

      6月15日,張家港市南豐鎮建農村孟坤祥家格外熱鬧?!案母镩_放初期,義烏人用雞毛換糖做生意,換出了改革開放新天地,如今在我們建農村,‘雞毛換糖’換出了垃圾分類新模式?!闭辍半u毛換糖”垃圾分類回收活動,村民們忙著用硬紙板、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兌換醬油、醋、衛生紙等“明碼標價”的生活用品。

      孟坤祥家是“和美鄉風志愿崗”的環保崗,定期為村民提供兌換服務?!耙郧坝布埌?、舊報紙沒地方堆,干脆一扔了事,現在有用處了,今天就換到了3卷衛生紙?!贝迕窈斡穹几吲d地說。

      南豐鎮建農村有876戶人家2500多人,要把垃圾分類這項“新時尚”帶入農村,推行起來并非易事。2016年,建農村作為張家港市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村開始推行農村垃圾分類,那時,村民還保持著一股腦亂扔垃圾的習慣,垃圾分類推行一時間受阻。完成垃圾分類的“突圍”,環保崗的作用不容小覷。

      2018年11月,南豐鎮建農村按照“入戶、見人、走心”的要求,構建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基礎、以實踐點為支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體系,整合黨員中心戶、五星文明家庭、閱讀小站等資源,因地制宜,在群眾身邊、百姓家中打造了學習實踐科學理論的先鋒崗,宣傳宣講方針政策的科普崗,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民情崗、幫扶崗,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閱讀崗、文藝崗,倡導文明生活方式的環保崗、治安崗等8大類,“和美鄉風志愿崗”應運而生。

      南豐鎮建農村現有22個村民小組,共設有53個“和美鄉風志愿崗”,平均每組2.4個崗,確保每大類崗在轄區內設置均勻,每個村民都能觸手可及。各志愿崗既可獨立運作,也能協同配合,有效發揮著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文明倡導等作用。

    圖為南豐鎮建農村“和美鄉風志愿崗”民情崗志愿者收集訴求(張家港市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進村入戶的“神經末梢”,建農村“和美鄉風志愿崗”為每個崗配備一名助理志愿者,打造群眾身邊的志愿服務隊伍,先后開展了科普崗“信鴿主題科普”、文藝崗“送戲到家”、閱讀崗“家庭檔案普及”等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

      “要繼續鍥而不舍、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绷暯娇倳浀闹匾甘揪?,標注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所處的歷史方位,吹響了精神文明建設再出發的號角。

      從村實踐站到農戶志愿崗,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廣大群眾互幫互助、自我教育提供了平臺,倡導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的村風民風,成為文明實踐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有效載體。廣大村民不僅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積極參與者,更成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倪書記,這個月的雜志寄來了沒?”近日,家住建農村5組的村民馮振達興沖沖地來到先鋒崗志愿者倪平華家,像往常一樣,熟門熟路直奔閱讀角翻看自己喜歡的報刊。倪平華是村里的退休老書記,懂理論、覺悟高,先鋒崗建崗前,他自掏腰包訂閱了不少時政、保健、生活類報刊,在自家辟出區域成立了閱讀小站,受到鄰里村民的歡迎。閱讀小站“升級”成先鋒崗后,從讀書看報到理論學習,村民們的精神生活內容更加豐富了。

      開展“十九大微講堂”“冬日學習·大家說”“百姓名嘴對對碰”等理論學習活動之余,先鋒崗成為村里學習強國平臺的“推廣站”,倪平華擔任老黨員們的學習指導員,策劃開展了“答題挑戰賽”、“學習積分PK”等活動,激發廣大黨員理論學習熱潮,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除了踐行科學理論,先鋒崗還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加油站”。村民陳秀蘭在自家門前的溝渠旁搭了個小棚種蔬菜,2019年,這處蔬菜小棚列入整改拆除計劃。起初,陳秀蘭很不理解,“這小棚我都搭了十多年了,怎么現在就要拆除?”倪平華理解陳秀蘭的情緒,他沒有正面催促,而是旁敲側擊,一遍遍給陳秀蘭和周邊村民宣講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好處?!班l村建設得好,百姓日子過得好,靠的是黨和政府。作為村民,我們也確實應該支持村委的工作?!痹谀咂饺A的潛移默化下,陳秀蘭的思想觀念發生轉變,主動拆除了小棚。

      文明實踐,貴在“思想引領”,重在“腳下功夫”。自建崗以來,南豐鎮建農村53個志愿崗共開展文明實踐活動400余次,“和美鄉風志愿崗”成為建農村加強鄉村治理、提升鄉風文明的創新品牌,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在無數個平凡的日子里,每個崗位各司其職,雕刻著村莊精神文明建設的每寸紋理,推動文明實踐在港城遍地開花,碩果累累,成為“文明張家港”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生動縮影。

    標簽 - 小康,精神文明
    網站編輯 - 趙雁
    久玖中文网站
  • <table id="o6mmo"></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