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o6mmo"></table>
  • 少數民族脫貧事,總書記心頭大事

    2020年05月29日 17:45:41
    來源: 求是網 作者: 李艷玲 唐淑楠 編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從內蒙古到廣西,從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從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到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心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多次深入民族地區調研,為發展把脈問診。

      每年兩會上,他都會和少數民族代表委員們親切對話,拉家常、話民生。他還多次回復鄉親們的來信,信中飽含對貧困少數民族群眾的深深牽掛。

      今天,我們為您精選了其中幾個小故事,一起來看!

      圖為2019年4月16日拍攝的云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兩次調研,連續三年兩會到團組

      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黨的十九大以來,連續三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的第一站都是內蒙古代表團。

      在選舉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時,黨中央提出,中央領導同志應選擇老少邊窮地區參加選舉。

      這一決定,表達了黨中央對民族邊疆地區的重視,體現黨中央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2020年5月4日,農民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的一處旱作水稻田里播種。新華社記者 劉磊/攝

      內蒙古的脫貧攻堅,在全國大局中具有特殊性。

      作為我國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區的地方、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諸實施的地方,內蒙古的脫貧攻堅既是民生工作也是民族工作,既是民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關乎全局、關乎長遠、關乎根本。

      2020年3月25日,在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平地泉鎮南村,當地村民在大棚里忙碌。新華社記者 連振/攝

      2018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宣布,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選人習近平同志,全票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此后三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都重點談到脫貧攻堅問題。

      從2018年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打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到2019年要求打好脫貧攻堅戰,“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到今年強調“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扶貧脫貧工作一直牽掛于心。

      圖為2017年7月1日拍攝的鄂溫克族自治旗中心鎮街景。新華社記者 連振/攝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祖國北疆內蒙古。黨的十八大以來,他還曾兩次到內蒙古考察調研。

      2014年1月,農歷馬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送去黨中央的關心和關懷。

      我們黨員干部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

      ——2014年1月26日至28日,在內蒙古調研考察時的講話

      圖為2020年4月24日拍攝的北京市第二中學阿爾山分校的操場。新華社發 貝赫/攝

      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赴內蒙古考察調研。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他第二次到內蒙古考察,也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后,他的首次地方考察。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共產黨說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夠做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錚錚誓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共產黨說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夠做到。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內蒙古考察并指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的講話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在白狼鎮鹿村建設梅花鹿等動物養殖園區。圖為2018年6月22日無人機拍攝的白狼鎮鹿村的街景。新華社記者 劉磊/攝

      經過艱苦努力,內蒙古的扶貧脫貧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從2013年的157萬人減少到2019年的1.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1.7%下降到0.11%,所有貧困旗縣和貧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

    ]兩會前的一個重要指示

      今年兩會召開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希望鄉親們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p>

      殷殷囑托讓當地干部群眾倍感溫暖。

      得知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鄉親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我感到很高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年來,多個少數民族先后實現整族脫貧,這是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鄉親們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0年5月,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

      圖為2020年5月14日拍攝的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城西移民安置區。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毛南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受歷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響,環江一直是廣西最為貧困的地區之一。

      圖為2020年5月13日拍攝的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中南村南昌屯民居。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提高群眾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就業能力,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要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提高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就業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打開孩子們通過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多渠道就業改變命運的扎實通道,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2015年3月8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圖為2020年5月14日拍攝的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城風貌。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2019年底,環江縣貧困發生率降至1.48%。2020年5月,環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綜合全國毛南族脫貧情況,毛南族已實現整族脫貧。

    對獨龍族同胞的牽掛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祝賀同樣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的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

      他在信中深情地說:“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希望鄉親們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努力創造獨龍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也是我們共同奮斗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后,獨龍族告別了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進入新時代,獨龍族擺脫了長期存在的貧困狀況。這生動說明,有黨的堅強領導,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團結奮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2019年4月10日,給云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群眾的回信

      2017年,全長288.3公里的怒江“美麗公路”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極大加快沿線各族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圖為2019年4月30日無人機拍攝的即將建成合龍的怒江小沙壩大橋。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千百年來,獨龍族居住在大雪封山、與世隔絕的滇藏交界處,自然條件惡劣,狩獵捕魚、刀耕火種,過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

      圖為2019年4月18日拍攝的獨龍江鄉迪政當村種植的羊肚菌。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2014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收到獨龍族鄉親來信后立即作出重要批示,祝賀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希望獨龍族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

      獲悉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十分高興,謹向獨龍族的鄉親們表示祝賀!獨龍族群眾居住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我一直惦念著你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希望你們在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幫助下,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戰各種困難,順應自然規律,科學組織和安排生產生活,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

      ——2014年,就云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作出重要批示

      圖為2019年4月25日拍攝的正在安裝調試的獨龍江5G試驗基站。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昆明親切會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干部群眾代表,強調前面的任務還很艱巨,“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獨龍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滄桑巨變,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前面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繼續發揮我國制度的優越性,繼續把工作做好、事情辦好。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2015年1月20日,接見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時的講話

      2018年,獨龍江鄉6個行政村整體脫貧,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的歷史性跨越,是“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精準脫貧的成功典范。圖為獨龍江鄉政府所在地孔當村。怒江州委宣傳部供圖 羅金合/攝

      2018年,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6個行政村整體脫貧,“直過民族”獨龍族實現了整族脫貧。如今的獨龍江鄉,“貧困孤島”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

    ?

    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

      涼山彝區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是影響四川乃至全國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

      通村路,致富路。涼山州雷波縣簸箕梁子鄉覺普村的通村公路,打通了與外界聯系的“毛細血管”。楊樹/攝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大涼山腹地考察,走進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沿著崎嶇山路,走訪貧困戶,看實情、問冷暖、聽心聲,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赴四川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圖為涼山州金陽縣丙底鄉布洛村彝族新寨全貌。龍卜哈/攝

      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還深切關心看望過的彝區群眾,給了彝區群眾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我始終惦記著困難群眾。在四川涼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節列俄阿木兩家人。在山東濟南三澗溪村,我和趙順利一家圍坐一起拉家常。在遼寧撫順東華園社區,我到陳玉芳家里了解避險搬遷安置情況。在廣東清遠連樟村,我和貧困戶陸奕和交談脫貧之計。他們真誠樸實的面容至今浮現在我的腦海。新年之際,祝鄉親們的生活蒸蒸日上,越過越紅火。

      ——習近平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

      圖為2020年5月10日拍攝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昭美社區集中安置點。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如今,涼山州貧困人口從2013年底的88.1萬降至2018年底的31.7萬,貧困發生率從19.8%降至7.1%。65.9萬貧困人口告別千百年來祖祖輩輩所處的生存狀態,過上了新的生活。

    ?

      回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些年,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攻堅克難中開創了新局面。

    民族地區經濟實力

    大幅躍升

    累計減貧3000多萬人

    貧困發生率

    從21%下降到0.79%

      人民生活極大改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少數民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28個人口較少民族中,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等25個民族實現了“整族脫貧”,書寫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跡。

      當前,我們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最后關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頑強奮斗,脫貧攻堅戰一定能打好打贏!

      

      策劃制作:李艷玲 唐淑楠

      審核:李艷玲

      監制:張西立

    標簽 -
    網站編輯 - 唐淑楠
    久玖中文网站
  • <table id="o6mmo"></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