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o6mmo"></table>
  • 貴州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基層治理探索

    2019年12月24日 09:27:48
    來源: 《紅旗文稿》2019/24 作者: 楊 達

      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決定在全國縣一級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旨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自2018年8月貴州省赤水市、清鎮市、龍里縣入選全國50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市)以來,貴州按照中央要求扎實推進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實踐中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深入探索的機制性問題。

      一、貴州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現狀

      長期以來,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一直面臨著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而貴州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試點建設,為破解上述問題作出了積極而有效的探索。

      強化組織實施,破解誰來做。誰來做的問題,是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的首要挑戰,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首先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突破。一是強化領導力量。按照省負總責、市級抓推進的要求,貴州省委負責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政策保障,市級黨委負責具體指導和督查。貴州省委2018年12月審議通過《貴州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方案》,統籌協調貴州全省試點工作的開展。貴陽市、遵義市、黔南州分別由市(州)黨委常委會議審議市(州)級和試點縣(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省、市(州)兩級黨委宣傳部負責同志掛點聯系試點縣(市)。二是健全組織力量。按照縣級黨委承擔主體責任的要求,三個試點縣(市)分別構建三級文明實踐工作體系,明確縣、鄉、村三級書記主抓。其中,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負責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指導鄉鎮、村開展工作;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承上啟下,推動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常態化開展活動;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用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活動。三是整合社會力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貴州省創新“骨干+招募”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建立以機關黨員、基層干部、先進人物、新鄉賢、“五老”人員等為骨干,以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為主責主業,扎根本鄉本土的文明實踐志愿隊伍。

      突出地域主題,破解做什么。三個試點縣(市)緊扣試點任務,結合本地特色需求,各有側重地打造本地試點主題,有效回應做什么的問題。赤水市打造“感恩新時代·奮進赤水人”文明實踐品牌,充分利用市、鎮、村三級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平臺,組織到鎮、村開展“百村大講堂”宣講活動。清鎮市打造“誠信清鎮·志愿湖城”文明實踐品牌,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平臺倡導共建誠信社會,運用“三維聯結” 模式把誠信公民與誠信企業的建設作為一個互動互促的整體加以推進,形成“講誠信、守誠信”的共識,營造出公共誠信空間,有效促進了政府、企業、公眾“三位一體”的誠信建設體系。龍里縣打造“德行龍里·志愿黔行”文明實踐品牌,以“唱響一首感恩歌、爭做一個文明人、找準一條發展路徑、扮靚一個美麗村寨”的感恩奮進“四個一”為抓手,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把問題解決到要害處,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熱在基層,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氛圍。

      創新方式方法,破解怎么做。三個試點縣(市)積極整合資源,創新方式,有效破解怎么做的問題。赤水市創新實施理想信念引領、文明習慣培養、人居環境改善、陳規陋習革除、科技文化普及、法治教育提升、產業發展致富、綠水青山守護、榜樣典范品牌“九大工程”服務平臺。龍里縣組建“網格信息搜集”的志愿服務隊伍,特別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組建“沃瑪螢火蟲”(“沃瑪”系布依族語,意為“您需要什么?我給您”)志愿服務網格員隊伍,實地走訪搜集群眾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清鎮市實施志愿服務積分管理制度,將志愿服務積分優先計入“誠信積分”,存入“誠信銀行”,根據誠信積分在“誠信超市”對應享受幾十家單位提供的幾百條誠信優先優惠政策,享受銀行提供的貸款額度、利率優惠。

      二、深化貴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現實需求

      三個縣(市)開展試點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農村的思想引領有了新載體、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抓手、群眾工作有了新方法、鄉風文明有了新氣象。但是,與試點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對照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新要求,需要進一步深化貴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需要進一步健全群眾參與機制。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重點和難點是怎樣最大限度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對試點工作的調研來看,雖然各試點縣(市)已經有很多群眾投身到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來,但是群眾參與的程度還有差距,還沒有完全上升到以群眾為主體的層面來開展工作。在創新活動載體和活動形式上,各地也動了不少腦筋,花了不少功夫,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但一些工作舉措對群眾吸引力還不夠。因此要把新時代文明建設的要求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有機統一,把文明實踐活動拓展到田間地頭、小廣場、院壩等,“陣地追人”與“人追陣地”相結合。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和基層自發創新實踐,鼓勵基層大膽闖、大膽試。要進一步探索建立群眾參與制度,通過制度激勵,使群眾廣泛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

      需要進一步健全志愿服務機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從對試點工作的調研來看,志愿服務管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志愿服務管理不夠精準??h級志愿服務管理部門無法精準調度志愿服務信息數據,影響工作的精細化管理。二是保障機制不夠到位。志愿者在付出的同時沒有足額享受到志愿服務帶來的優惠,開展志愿服務過程中的潛在風險難以預控。三是志愿服務不到位。多數志愿者隊伍僅僅停留于組織引領、村干部兼職階段,群眾尚未完全自覺地參與到服務隊伍中來。四是公共文化服務職能不到位。鄉村文化設施如農家書屋、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等活動載體的利用率不高。一些百姓舞臺比較活躍,群眾自娛自樂多,缺少專業指導提升品質。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志愿服務體系,既彌補組織資源的不足,又推動實現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需要進一步健全資源整合機制。把面向基層的公共服務陣地資源統籌好、調配好、作用發揮好,是試點工作要著力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試點地方在前期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從對試點工作的調研來看,盡管各試點地方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很大進步,縣、鄉、村三級都有一定的陣地資源,但在實際運行中還存在有效供給不足、供需錯位等問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對包括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在內的陣地進行了初步整合,但各個部門資源分散、各自為戰的情況還沒有根本解決,影響了功能發揮和使用效率。一些地方已經采取線上線下宣傳相結合的方式,運用網絡平臺和資源,積極開展網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但能夠在網上傳得開、推得廣的活動和項目不多。要進一步統籌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推動基層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

      三、貴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基層治理提升對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一年來的試點證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重要陣地和有效載體。為深化試點工作,今年全國進一步擴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范圍,貴州省的全國試點由3個縣擴展到23個縣。同時,貴州在此基礎上,還實施省級試點任務,在全省83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管理單元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同時也明確了市(州)、縣級試點任務,印發了《貴州省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強調以縣域為整體,以縣、鄉、村三級為單元,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以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堅持“價值引領、為民服務、整合資源、志愿服務、重在實踐、探索創新”工作原則,統籌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工作內容?;诨鶎游幕卫眢w系的視角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應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基于治理的組織特性探索多主體協同的動力推動體系。著眼于治理的關鍵在于治理的組織性推進,構建“黨委領導、隊伍落實、群眾參與”的多主體協同的動力推動體系。其一,各級黨委引導形成強力組織保障,健全縣鎮村(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甚至實踐點)”三級(甚至四級)組織架構,健全“試點—督查—改善”組織體系,保障定期考核評估下試點工作推進目標準確、手段高效、成果顯著。其二,進一步打造以機關黨員、基層干部、先進人物、新鄉賢、“五老”人員等為骨干的志愿服務隊伍,形成落實文明實踐內容的重要隊伍力量。其三,爭取讓廣大在文明實踐活動中受益的群眾更深入更廣泛地參與到文明實踐活動中,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基于治理的空間特性探索精準定位群眾需求的區域性供給運行機制。立足空間分域治理的精準考量,構建分類回應老百姓需求的供給化運行機制。其一,針對城市大部分群眾、農村每家每戶至少有一人會使用智能手機的情況,搭建效率較高的網絡對接機制。其二,在人口較集中的區域,搭建“門店服務”式固定對接機制。定期在各實踐所、站集中開展服務,形成文明實踐活動“趕集日”。其三,在人口較分散的區域,搭建“上門服務”式流動對接機制。實地走訪搜集群眾需求,打通基層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基于治理的大眾特性探索志愿服務的“項目帶動”創新體系。為實現有限資源的最大化效用,著眼激發普通大眾的主觀能動性,探索“普惠+特惠”的志愿服務“項目帶動”體系。通過厘清群眾需求,形成精準回應共性、個性不同類別需求的志愿服務項目,以“項目帶動”模式讓老百姓在需求滿足中感黨恩、跟黨走,并自發從治理客體轉變為共生治理主體。擬建立兩條運作機制:其一,群眾“點單”——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針對個性需求第一時間“派單”——相關領域志愿服務隊伍“接單”;其二,群眾“點單”——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針對共性問題頂層設計綜合項目“派單”——引導多領域志愿服務隊伍協同“接單”。兩條運作機制再進一步殊途同歸匯集于:群眾獲取實惠并形成對黨組織的認可——群眾繼續“點單”并加入志愿服務行動。

      基于治理的文化特性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德治”要領。著眼于治理的根本在于文化的根植,探索“以德治促自治和法治”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作用路徑。其一,旗幟鮮明打造“德治”品牌。建立“德治”主題實踐機制,深入開展以文化人、村民自治等文明實踐活動。其二,以“德治”內容直擊“鄉風不文明”痛點。針對濫辦酒席、不文明婚鬧等農村不良陋習,通過事前引導、事中制止、事后處罰的形式進行規范管理。對執意違規者,聯合綜合行政執法力量現場查處,并在事后依據村規民約規定對其進行懲處。

      基于治理的階段特性探索體制機制建設的“2.0版本”。在第一期三個縣(市)試點探索的基礎上,結合新試點工作的要求進行演進升級。這一演進升級最突出的體現是體制內外隊伍的打造、線上線下的互動。其一,打造“內循環”與“外循環”的體制內外協同隊伍?!绑w制內”打造由理論政策宣講員、產業致富幫扶員、文藝活動輔導員、移風易俗引導員和權益維護指導員“五位一體”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格局;“體制外”針對外地暫居游客群體,變“單兵突進”為“集團軍作戰”,最終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大格局。其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統籌謀劃、統籌建設、統籌運用,使兩個中心融合建設、貫通結合、相互促進。構建文明實踐工作高效的網上指揮體系、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動態管理系統、網上培訓和交流平臺,保障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的順利實施。

     ?。ㄗ髡邌挝唬嘿F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陳金霞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久玖中文网站
  • <table id="o6mmo"></table>